垃圾分类垃圾桶轻松助力分类
“你是什么垃圾?”这一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,已经成为了上海人的日常。作为垃圾分类“新时尚”的引领者,从7月1日起,上海市将正式实施 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。
为了让居民养成习惯,推行新的垃圾分类办法,上海许多小区把垃圾桶撤了,设置了垃圾分类垃圾桶,这就是防止住户随时丢乱垃圾,不进行垃圾分类。没有了常设垃圾桶,只设置垃圾分类垃圾桶之后,垃圾只能在规定时段、规定地点进行投放。这个时候有的小区出现的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,就显得非常友好了,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在前期推广之后不需要常设人员看守,而且能够有清晰的垃圾分类标识,帮助居民轻松进行垃圾分类投放。而且只要居民刷脸,或者使用手机app才能打开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,避免了乱扔垃圾的行为,让居民扔垃圾的行为有迹可循。
让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最新规定,根据规定,混扔罚50元以上200元以下。如果是单位没按规定垃圾分类,最高罚款5万。而且所有人不仅要把垃圾放到指定垃圾投放点,还要根据投放点固定时间扔。只有上午7点到9点,以及下午18点到20点,两次机会,下班的上班族想回家之后慢慢收拾屋子,吃完饭之后下楼散步顺便下楼扔个垃圾,对不起,没有时间。这也说明更多的人们需要在家里放置垃圾分类垃圾桶,帮助在家里快速完成垃圾分类,社区里也需要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,让居民除了在规定时间,也能完成一定程度的自主垃圾分类,而且还能赚取积分,一举两得。
之前其实我们习以为常的垃圾处理工作都被政府代劳了。比如说,过去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方式,是给保洁员发补贴,让他们对居民产生的大量混置垃圾做分类,但是这种行为不利于垃圾分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,而且垃圾分类的工作不能总是靠政府的补贴,要从源头上惊醒分类,社会成本就会降低,而且培养了在垃圾分类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的吸怪,对于居民来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、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刘建国介绍,国内生活垃圾的整体含水率在50%左右,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%,而国外的数据通常在20%左右,主要因素就是我们居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中,厨余垃圾占比太高,这种现象这与我们的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紧密相关,如果这些含水量高的厨余垃圾不进行合适的处理,就会造成很多的环境问题,而且这些垃圾本来也可以二次利用,被白白浪费也造成了资源浪费。“含水率高,垃圾品质就低,处理起来相对困难。”当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后,无论是填埋、焚烧,都会提高处理成本,而且会导致二次污染。拿去焚烧,含水率过高会极大地降低垃圾的热值,不利于控制焚烧炉的温度,增加二恶英的产生概率;拿去填埋,极易产生臭味,增加有毒有害滤液。目前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,堆肥,但堆肥对厨余垃圾的纯度要求较高,如果混杂了过多的以塑料包装物为代表的其他垃圾,就会导致堆肥透气性变差,效果便会大打折扣。这就对居民在垃圾分类垃圾桶里正确投放垃圾提出了要求,只有居民在前端做到了合理的垃圾分类,后端的垃圾处理才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现在,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马上就要覆盖到更多的城市,全民环保行动已经势在必行。这条路上,充当助跑者角色的,除了每天对每一个前来扔垃圾的人提出灵魂拷问的保洁员,还有各种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的厂家,他们通过不断地调整垃圾分类垃圾桶的标识和设计,不断是垃圾分类成为更加简单易懂的行为。现在,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,比如不同城市的生活习惯导致对垃圾分类的不同需求,还有垃圾分类相关数据库建立的准确性,还有如何对更多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等等。每天都有新的垃圾分类热点,但垃圾分类的需求不会消失。这些热点的背后,都有很多人为了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,有更好的绿色未来,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,一直在努力着。